獨家
中國建筑防水協會關于2022年新一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防水行業的影響分析報告 2022/05/25 10:17:00 來源:
5月初,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在行業內開展了本輪“新冠肺炎疫情對防水行業影響調研”,154家防水相關企業參與調查?;谛袠I歷史數據、疫情影響問卷調查數據,結合行業實際情況和相關行業報告,形成本分析報告。
從今年3月份開始,新一輪疫情多點散發,并在局部地區規模性爆發,由致病毒株特點所致,本輪疫情持續時間相對較長,為各地生產經營帶來一定影響。為進一步了解本輪疫情對防水行業的影響情況,中國建筑防水協會于5月初在會員單位中開展了“新冠肺炎疫情對防水行業影響調研”,共154家企業參與了本次調研。
本次調研重點研究企業受疫情影響程度、現金流情況、對未來預期、面對疫情的各項措施、享受政府政策情況等方面。調研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各地的原材料供給、物流運輸、下游施工等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防水企業紛紛下調今年收入和利潤預期,但對于未來形式的態度并不悲觀,并采取了積極主動措施應對疫情及其他方面影響,尋找業務增長點開發新需求、尋找新發展。
1、疫情讓區域供應鏈薄弱環節凸顯
我國是一個具備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由于追求集聚效應、技術溢出效應等,我國存在非常多的產業聚集區,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供給效率。我國存在幾大防水產業聚集區,包括傳統的山東、河北、遼寧、浙江、四川等,也包括近幾年發展較快的江蘇、安徽、湖北、廣東等,這些聚集區擁有原材料供應優勢或需求端優勢,且周邊分布著不少供應鏈企業,基本可以在本省或者本地區范圍內采購到大部分原材料。
自今年3月份疫情爆發之后,各地紛紛出臺相關產業政策,包括停工停產、臨時封閉高速公路、限制行程碼異常人員流動等,這些防控措施造成原材料供應企業無法生產或者生產的原材料無法運輸到防水材料生產企業。本次調研數據顯示,55.81%的被調研企業反映疫情防控期間存在原材料供應不足問題,79.87%的被調研企業反映疫情防控期間存在交通運輸不暢、物流沒有保障問題。
造成原材料供應緊張,一方面是疫情影響,另一方面也凸顯出區域供應鏈存在短板,即供應鏈端的產業相對聚集,導致聚集區一定運距內成為該產業的空白區,但凡聚集區或者周邊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因疫情防控升級而停工停產,將直接造成該地區材料供應進展,下游企業將被動無法生產。
產業相對聚集能充分凸顯規模經濟效益,并通過技術溢出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發展,但當發生重大危機事件時,就可能造成整個地區供應鏈斷裂,并將危機延伸到下游相關產業,影響該地區經濟發展。因為大部分防水材料生產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限,會與原材料供應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穩定配方和產品質量;而在研發力量相對不足情況下,企業更換供應商的成本相對較高,進一步提高企業負擔,影響企業發展。
2、疫情防控期間需求疲軟愈發明顯
建筑防水材料的主要應用領域是大房建(40%)、大基建(40%)、城市更新等(20%)領域,其中大房建包括房地產、其他房建等,房地產占大房建的60-70%;大基建包括軌道交通、管廊、水利、高鐵(普鐵、貨運)、高速公路(橋、隧,省縣高等級公路)等。
隨著全國疫情進一步嚴峻,多地建管部門發布建筑工地防疫通知,要求建設工程實施“封閉式”管理或全部停工,從而造成工期延誤、合同履約困難。反映到防水行業,就是需求疲軟,下游需求端投資減少。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4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投資增速均明顯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今年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53544億元,同比增長6.8%,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了13.1個百分點。房地產業投資更加低迷,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9154億元,同比下降2.7%,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同比持平,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6.3%,房屋竣工面積同比下降11.9%。
住建部發文要求城市更新不能大拆大建,加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房地產業投資下滑,防水材料三大應用市場需求下降,防水企業紛紛反映需求疲軟,出貨減少。調研中,70.78%的企業表示市場需求下降、訂單減少,68.82%的企業預計今年的收入將低于正常年份值。
3、三大挑戰疊加影響防水行業
疫情影響疊加需求疲軟和原材料價格上漲,防水行業經營面臨極大挑戰。通過調研分析發現,有51.30%的樣本企業表示本輪新冠疫情造成企業經營困難,部分企業表示難以應付;10.39%的企業表示本輪疫情已經造成企業難以為繼或面臨倒閉;僅7.14%的企業表示疫情對企業影響不大或有正面影響。
三大挑戰直接導致防水企業開工率低、產能利用率不高、營業利潤預期下滑、現金流緊張。
(1)防水企業開工率和產能利用率不高
受疫情影響,防水行業下游需求低迷、區域供應鏈不穩定、交通運輸中斷、部分企業停工停產,41.56%企業表示疫情封控造成復工復產困難,直接影響企業開工率和產能利用率。
調研數據顯示,4月底,100%完全開工的防水企業占22.73%,開工60%以上的防水企業合計占70.13%;樣本企業中還存在3.90%的企業仍處于停工狀態。大部分停工企業分布在上海、吉林等疫情防控力度較大地區。春節過后,參與調研防水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平均值為54.67%;樣本企業中,產能利用率超過60%的企業達到48.70%,產能利用率低于20%的企業大部分是處于停工狀態。
(2)防水企業預期今年利潤下滑
近一年來,防水產品主要原材料(石油類化工產品)價格同比大幅上漲30%-60%不等,但防水產品的市場成交價并未與原材料價格同步上漲,加之應收賬款問題嚴重,眾多防水企業面臨經營困難。
國內瀝青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呈正相關關系。5月13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報價111.55美元/桶,較年初的78.98美元/桶增長了41.24%,較上年同期的67.05美元/桶增長了66.37%。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原油進口對外依存度72%,國內瀝青價格波動與國際原油價格波動高度一致。5月16日,國內瀝青期貨結算價(活躍合約)為4290元/噸,較年初的3316元/噸增長了29.37%,較上年同期的3014元/噸增長了42.34%。5月16日,山東地區重交瀝青市場價為4185元/噸,較年初的3060元/噸增長了36.76%,較上年同期的2945元/噸增長了42.11%。
瀝青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嚴重擠壓防水企業利潤空間,在價格傳導機制不完善背景下,各防水企業對今年的利潤預期并不樂觀,僅有24.67%的被調研企業表示今年的經營利潤將與正常年份持平或有增長,53.90%的企業表示今年的經營利潤將比正常年份降低20%以上,11.04%的企業表示今年的營業利潤將比正常年份降低60%以上。
(3)防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
隨著競爭加劇,以資金換市場的商業行為盛行一時,造成防水行業應收賬款問題嚴重,行業財務風險增大。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防水行業應收賬款增速均不低于20%;2021年底,防水行業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32.49%,是行業利潤總額的5.42倍。
本次調研數據顯示,29.87%被調研企業表示疫情期間企業資金鏈緊張、流動資金有缺口,34.41%的企業表示現金流僅能支撐企業運營3個月以內。造成企業資金緊張的原因主要包括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85.71%企業投票)、物流運輸成本增加(70.13%)、利潤水平降低(66.88%)、產業鏈上下游拖欠款情況嚴重(61.04%)、需求疲軟(53.25%)。
4、防水行業對未來并不悲觀
雖然防水企業的生產經營面臨諸多困難,且對未來的收入和利潤的預期并不好,但是各大企業對于未來形勢的預期并不十分悲觀。調研數據顯示,僅14.94%的被調研企業對未來預期保持悲觀態度,35.71%的企業對未來表示比較樂觀,7.14%的企業對未來非常樂觀。
面對供應鏈緊張、運輸成本上升、需求低迷,防水企業均在采取各項積極措施抵消影響,化被動為主動,從創新中尋找新機遇。面對需求下滑,31.82%的企業表示將業務上網、加大電商平臺開發和投入力度,20.13%的企業表示將通過降價、促銷擴大銷售。面對運輸成本上升,43.51%的企業在接觸更多的物流公司,不少企業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等平臺尋找新的貨車司機(行程碼正常)。面對供應鏈緊張問題,樣本企業中有46.10%的企業選擇開始尋找新供應商,17.53%的企業選擇尋找代加工廠,8.44%的企業選擇關閉全部或部分業務。此外,有32.47%的企業通過精簡人員、9.74%的企業采取業務外包、11.04%的企業降低員工薪資水平、12.99%的企業使用兼職人員或靈活用工人員等措施來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疫情的影響具有短期性、區域性、不確定性,防水企業目前因疫情造成的困境只是暫時的,短期的挑戰可以促使企業加強內部運營管理、調整供應端結構、開發新市場需求,從長遠角度來說有助于提升企業競爭力、優化行業結構。
5、積極把握各項機遇
機遇與挑戰往往是并存的,在面臨三大挑戰的同時,防水行業也充分分析行業的各大機遇。
(1)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強調,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在 1-4 月份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央和國常會決定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A設施建設在穩投資、擴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愈加凸顯。
專項債的發行可助力基建投資,保障重大基建項目落地。今年全年新增專項債發行額度為3.65萬億元,2021年末約有1.46萬億元專項債資金結轉至2022年使用,兩項合計將提供5.11萬億元的專項債資金。根據往年經驗及1今年1-4月份數據,5.11萬億專項債中約有65%將投向與防水直接相關領域,即約有3.3萬億投向防水相關領域。
2022年預計專項債規模為5.11萬億,2021年的實際利用專項債約為2萬億左右。僅從專項債的規模上可以看出,2022年的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將遠遠大于2021年水平??梢灶A計,今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防水材料需求將高于2021年水平。
(2)房地產政策轉暖
自去年四季度開始,全國各地的樓市政策在不斷回暖;今年以來,各城市共出臺了200多項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今年4月份以來,各地的房地產政策優化的節奏和力度都在不斷加大。
相關部門針對房地產的金融政策不斷明朗,整體趨勢是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項目并購的金融服務,允許優質房企進一步拓寬債券募集資金用途,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
5月份,三家民營房企碧桂園、龍湖、美的置業被監管機構選為示范房企,允許其發債并啟動保護工具。這是房地產債券市場的破冰信號,允許優質房企發債,客觀上優化房地產企業的融資環境,助推其走出融資困境。
房地產企業融資層面的政策放松,有利于推進現存房地產項目完工進度、加速防水企業回款,從而進一步緩解防水企業資金周轉問題、降低防水企業財務風險。
(3)綠色建材下鄉
繼2010年之后,建材下鄉又一次寫入各大部委文件中。3月份,工信部、住建部、農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鄉村振興局等六大部委發布了《關于開展2022年綠色建材下鄉活動的通知》,要在全國5個左右試點地區開展主題為“綠色建材進萬家 美好生活共創建”的綠色建材下鄉活動。防水企業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在活動電商平臺活動專區中展示獲證產品)、進入企業產品目錄(將獲證企業和產品型號納入活動工作組發布的《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獲證產品清單和企業名錄》及試點省市清單名錄,供各地政府采購、農村集中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等項目采購參考)等方式參與活動。本次綠色建材下鄉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加大綠色建材在城鄉建設的推廣應用,拉動綠色消費,引導綠色發展,促進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目前,已經有59家防水企業的276條產品被列入《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獲證產品清單和企業名錄(2022年第一批)》中,涉及的產品包括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與密封材料等。中國建筑防水協會也在5月初向會員企業發出了《把握機遇 推動防水企業積極參與綠色建材下鄉活動的倡議書》,鼓勵企業積極參加2022年綠色建材下鄉活動,開發增量市場,加快節能低碳、安全性好、性價比高的綠色建筑防水產品推廣應用。
此外,防水行業還可以將市場開拓重點放在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節能改造工程、縣域城鎮化等多個方面,重點關注全文強制標準《建筑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的出臺和實施,通過不斷開發和提升新市場需求來開拓防水材料市場空間。
6、合理利用各項扶持政策
在新冠肺炎多點散發、各地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加嚴背景下,相關部委和各省市政府紛紛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幫扶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包括稅費減免、延期納稅、靈活信貸、職工培訓補貼等。防水行業大部分企業都屬于中小企業,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充分享受到了各項政策優惠。
被調研企業中,29.87%的企業享受到了延期繳納稅款、28.57%的企業享受到了稅收減免、27.92%的企業享受到了延長納稅申報期限、27.27%的企業享受到了支持企業科技創新、25.32%的企業享受到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3.64%的企業享受到了減免或緩繳社會保險費、12.34%的企業享受到了失業保險穩崗返還、10.39%的企業享受到了企業職工培訓費補貼,享受到減免企業房租、減輕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負擔、減免企業水電氣費用、企業貸款延期還本、政府性機構融資擔保支付等的企業相對較少。
本輪疫情對防水行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上海、蘇州、河北、北京、吉林等地,且對中小企業影響大于大型企業(帶企業擁有多個基地),主要影響體現在停工停產、運輸困難、原材料短缺、需求下降等。疫情導致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七成企業預計2022年收入下降、八成企業預計2022年利潤下降,但是,僅小部分企業對于未來市場預期保持悲觀態度,且防水企業紛紛采取應對措施,把握新機遇、開發新市場,轉變營銷策略、保障現金流,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短期的疫情影響將助推企業長遠發展。